大连海洋大学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专业办学可追溯到197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后,学校设置的渔船设计与制造专业。2011年由原海洋工程学院与机械工程学院的部分专业整合而成。2003年学校“航海类专业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顺利通过交通运输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组的初次审核,航海类专业学生获得了参加全国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考试的资格。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对确保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航运人才起到重要作用。
学院目前拥有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1个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船舶与海洋工程),设有航海技术、轮机工程和船舶工程三个教研室,1个辽宁省海上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在校学生1055人。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0人,专任教师4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3人。学院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1人,硕士学位26人;航海类教师中,持有船长、轮机长证书5人,持有驾驶员、轮机员证书14人。逐步形成了一支业务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学院学科专业优势突出、特色明显,拥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2个省级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1个校级提升专业。
学院拥有海上专业实验教学中心和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下设航海技术与轮机工程两个二级实验室,其中航海技术实验室下设雷达模拟、船舶通信、雷达、导航、罗经、海图、海洋与气象、GMDSS模拟、船艺、船体工艺、船舶焊接、船舶CAD等12个功能室;轮机工程实验室下设船电工艺室、轮机教学机舱、主机拆装室、船舶辅机室I、船舶辅机室II、船舶辅机拆装室、船机维修技术室、考试机房等8个功能室。
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同时十分重视科学研究,不断提高学术水平,为发展海洋经济做贡献。近三年,教师共发表论文77篇,其中:被SCI收录4篇,EI收录22篇,国家核心期刊发表43篇,公开出版专著4部,出版教材5部,申报获批实用新型专利24项,发明专利3项。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着重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院成立以来,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区域性经济技术合作工作,积极争取更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积极与航运、造船行业企业建立广泛的联系,先后与大连远洋运输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与中国渔业船舶检验局、大连渔船研究所等10余家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了稳固的科技服务、教学、实践、毕业生就业基地。
学院注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在提升第一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不断拓展第二课堂内容。学院建立了以大学生科技活动为载体的素质教育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学生在全国帆船游艇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国(辽宁)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大赛、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熔盛杯东北地区(五校)船舶海洋文化节”的船模竞速大赛、大连市首届设计节科技类竞赛等活动中获得佳绩。
学院各专业行业结合度高、实践性强。2003年,我校的“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国家海事局审核,航海类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参加全国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考试的资格。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对培养具有综合素质高、熟悉国际航运运作模式、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航运人才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船舶制造、航运业的迅猛发展,高质量的船舶制造和航运专门人才严重短缺,学院各专业社会需求旺盛,专业发展前景好,在学校的大力扶植下,学院各专业建设与发展已进入快轨,毕业生“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受到用人企业的青睐,本科学生多年来保持全部就业的良好态势,为我国船舶制造和航运业的发展输送了宝贵的人才。开展航海教育60年来,学院积淀了“厚德、笃行、求是、奉献”的院风。目前,学院坚决贯彻以“学贯江海、德润方厚”的校训精神和“兼容并蓄、追求卓越”的大海大精神为核心的蓝色大学文化特色。以学校努力建设“蓝色大学、百年学府”为契机,全院师生凝心聚力,全力建设“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上乘,行业知名的高水平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努力为我国船舶制造业、航运业,以及辽宁区域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持。
ISCED Categ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