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研究所重点研究领域
1、开展实验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研究,主要开展蓝色农业优质、高效、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和关键生物技术研究,初步建立我国海水养殖重要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殖遗传的人工调控理论及技术体系,揭示主要养殖病害的发生机理和规律,提出防治的途径和开发若干关键技术;建立海水养殖核心种质基因库,大力推进海水养殖的良种化;重点建立几个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高效筛选体系,为我国海洋活性物质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构建蓝色农业优质、高效、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技术体系。
2、开展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主要开展海洋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研究,阐明我国近海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生物资源的变动规律,揭示海洋生态系统动态变异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理;揭示黄东海生态系统对重要物理海洋现象的响应机理和关键种的种群动力学,揭示黄东海生物资源的种群补充机制,探讨有害赤潮发生和消亡的机制,提出预测和防治有害赤潮爆发的理论和关键技术;系统研究我国近海典型受损生态系统的演变特征,初步提出受损生态系统修复理论和关键技术。
3、开展海洋环流与浅海动力过程研究 ,主要开展西太平洋环流系统和暖池变异动力学、近海环流通量研究,建立比较完善的西太平洋环流和暖池形成与演化的动力学理论,为提高ENSO和东亚季风预测能力提供海洋学理论基础;揭示中国海重点海区域热力动力要素的大、中尺度结构及其变化特征,优化与改进近海动力学过程预测模式与理论,探索高精度全球大洋潮汐模式,为国防安全提供特定海域的环境信息。
4、开展大陆边缘动力学与古环境研究,主要开展大陆边缘构造与海底资源、西太平洋边缘海沉积过程与古海洋演变研究,揭示西太平洋边缘海的形成与演化规律;阐明东海区域天然气水合物等海底新资源存在与否的地质条件,查明黄东海前生代盆地油气前景;阐明东海大陆架陆源物质通量的时空变化过程及其对边缘海环境的影响,建立古黑潮变异与东亚古季风演变的耦合关系。
5、开展海洋生物发展技术发展研究,主要开展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尤其重视研究成果的转化。
6、开展海洋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主要开展海洋环境质量评价和保护、工程环境调查与评价、海洋金属腐蚀与防护的研究与应用、环境友好化学产品开发。
建立以野外台站、海洋生物标本馆为依托的资料积累和基础性工作体系:充分发挥胶州湾生态站和我院台站网络的优势,以及我院海洋生物标本在全国独一无二的地位,进行长期基础性工作,为海洋学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数据和科学积累。
海洋生物学介绍
1.研究领域
以蓝色农业中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的生物学基础理论为核心,发展与海水养殖以及天然产物开发有关的海洋生物技术,促进我国蓝色农业中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和海洋生物技术的开拓中,力求在新途径、新品种、新制品上有所突破。同时针对当前海水养殖中存在的良种缺乏、病害泛滥以及效率低下等问题以及海洋天然产物开发中存在的瓶颈问题,解决主要关键技术,争取有重要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
1)生理生化和分子发育生物学及人工调控途径研究藻类生长发育的生理生化基础以及重要代谢过程的分子调控机理,探索经济海藻栽培中优质高产的人工调控措施;研究海洋动物胚胎发育及幼体生长过程中调控基因的结构与功能,探索胚层诱导的分子基础及细胞分化过程中核—质相互作用的机制。2)蓝色农业的种子工程和健康养殖 研究藻类种质和种苗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健康栽培的措施与途径,实现藻类育种的良种化和育苗的工程化;开展海洋鱼虾贝细胞工程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探索繁殖与遗传规律,发展生殖与遗传操作的高新技术,提高养殖对象的产量和品质;3)研究产生海洋生物病害的主要病原微生物的遗传基础和感染机制,揭示海水养殖生物病害与海洋环境之间的关系。 4)海洋活性物质的高效筛选、构效确定及制品研究 研究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筛选模型、产生生物活性的物质基础以及代谢累积途径; 研究与生物活性有关的基因高效表达的模型、机制和系统,进行基因工程品种或产品的功能验证以及安全性评价。
3.研究方向
●开展海洋生物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及生理生化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最新的生命科学技术,揭示增养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与作用机理;●突破海水养殖生物优良种苗种质培育和病害防治的关键技术,建立海洋天然产物开发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ISCED Categories